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

4原則建立適合的執行體系

轉載《4原則建立適合的執行體系》
文/周建華
規模、環境和文化不同的企業,需要不同的體系;企業形態千差萬別,如何建立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戰略執行體系?

工具不能取代人
得到廣泛推廣的企業戰略執行工具——戰略圖和平衡計分卡等,其“掃除戰略盲點、系統規劃戰略實現路徑、實現組織協調”的功效有目共睹。但是,資深管理專家、前新華人壽戰略規劃部部長劉平認為,不管什麼戰略管理工具,其只解決程序性和邏輯性問題,它最終不能取代人的判斷,企業管理人員的個人判斷對執行結果的影響有時非常大。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引入戰略執行工具。博意門咨詢公司中國區總裁孫永玲則認為,當前在中國企業,不是要不要平衡計分卡的問題,而是普遍缺乏戰略管理,沒有清晰、持續和固化的戰略管理流程。

適合的,就是最好的
深圳中航集團副總裁賴偉宣認為,小型企業上下溝通方便,領導需要親自把握執行細節,大家都很清楚公司戰略,他們只要借鑒平衡計分卡的理念,或可將其當作績效考核工具就可以;中型企業戰略執行已經需要組織和流程保障,但主要也在於領導層,因此可以做些簡化去實施;在大型企業,最需要平衡記分卡等戰略執行工具,因為企業大了,從上到下貫徹戰略的難度很大,需要管理工具去規範和協同。對於環境、商業模式和戰略頻繁變化的企業,華潤集團財務部副總經理程勝認為,採用平衡計分卡等戰略執行工具的適用性不強,可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。

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,不管是否利用成熟管理工具,戰略執行體係獲得成功的基本原則是:
一、戰略重點簡明扼要,對達成戰略的關鍵路徑有清晰認識和規劃。
二、要保證執行戰略所需的員工關鍵能力和資源配置。
三、需要有推動戰略行動的組織或負責人,需要一個定期檢討和控制執行狀況的機制。
四、績效考核指向戰略,同時既考核個人又考核團隊。

5步驟突破戰略執行困境

轉載《5步驟突破戰略執行困境》
文/周建華
防止浪費資源去做與戰略無關的事
當前多數中國企業的戰略執行現狀是:年初高管層討論確認年度經營目標,層層分解給各業務部門,最後將任務下達給個人,對關鍵的高管和經營管理人員,採用簽訂目標責任書,並聲明年底考核和獎懲的方法。由於分身乏術,老闆間或會過問一些重要項目,他憑感覺看著經理人大概都在忙什麼,做到什麼程度。然而,到年底考核時,突然發現一些重要的項目已經不行了,而看看項目負責人,他一年到頭忙忙碌碌,做了很多事情,已經盡了最大努力,似乎項目的失敗,也不能歸因於他個人能力不行。

通過建立戰略圖、平衡計分卡、戰略管理辦公室等,建立系統和動態的戰略執行體系,能有效防止上述問題發生。

第一步:設立戰略管理辦公室。
不少企業有戰略研究部,卻沒有負責戰略執行的部門,導致戰略制定後,在組織上沒有人關注各部門是否落實了戰略。
戰略管理辦公室起到的主要作用是,幫助各部門提煉戰略地圖及召集戰略回顧會,搜集計分卡上各項指標的信息,進行分析處理,並及時修訂和更新戰略,使之在執行中不斷完善。

第二步:開發戰略圖。
不少企業的戰略停留在高層的頭腦中,除了少數高層,公司上下很難理解企業戰略重點在哪裡,自己在公司戰略中處於什麼位置,執行戰略的關鍵步驟是什麼?
在制定和更新公司戰略規劃基礎上,提煉出只有一張紙即能描述清楚的戰略圖,是建立成功執行體系的第一個關鍵步驟。

第三步:制定公司平衡計分卡並分解到部門和個人。
在戰略圖指引下,開發出公司級的平衡計分卡,再把公司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,最終甚至分解到個人,是解決所有人均在執行和對公司戰略負責的關鍵。
在分解的過程中,必須做到縱向的一致和橫向的協同,避免各自為政和與戰略脫節。

平衡計分卡從財務、客戶、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來開發計分卡,每個維度下均有不同的關鍵指標,這些指標都必須是緊緊圍繞戰略而制訂的。
華潤微電子一開始選取了30多個指標,最後發現指標大而全,指標權重分配時,有些指標還不到1%,無法反映出其對公司戰略執行的貢獻來,同時,指標過多意味著需要搜集的信息量過大,使平衡計分卡的操作難度增大。最後,將指標減少到16個。

對於如何設置好指標的目標值,深圳中航集團的經驗有兩條:
第一條是在上一年基礎上,結合自身能力和外部環境來設置。
第二條是看同行的最高標桿,再結合自己的願景和目標設置,比如如果要取得超常發展,可能就要設置高一些。

在開發計分卡過程中,對於一些無法給出衡量數值的指標,可能需要採用行動方案來替代。
如華潤微電子要打造“華潤芯”品牌,一開始,品牌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等數據缺失,這時候就設定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行動方案,首先研究、部署建立品牌的初步行動,等行動方案逐步落實後,再進行數據目標值提取。

第四步:戰略回顧。
很多中國企業在推進新戰略時,往往發生的情況是:一把手對公司戰略推進到哪一步,外部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,缺乏什麼資源支持,戰略預警是什麼,在哪些關鍵環節、能力和人才上存在短板,缺乏精確、敏銳和及時的掌握,最後出現的結局是,等到發現項目失敗時,想挽救卻為時已晚,只好宣告失敗。

實施平衡計分卡,對企業戰略執行而言,至關重要的是要定期舉行戰略回顧會,並根據執行情況,對平衡計分卡上的關鍵指標分別亮出紅燈、黃燈和綠燈。

要卓有成效地進行戰略回顧,能否搜集到分析戰略執行狀況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數據,IT系統能否支持快捷地獲得數據並進行職能分析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
第五步:將戰略執行與績效考核相聯繫。
將平衡計分卡作為戰略執行工具的企業,如何將平衡計分卡與績效掛鉤,是個兩難的問題。實踐中,不同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、文化,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。
深圳中航集團、青島啤酒和河北新奧集團等認為,如果不與個人業績掛鉤,很多事就無法落實,就缺乏推動力,因此,這些集團傾向於將平衡計分卡分解落實到個人,但一些體現團隊作用的指標,則不分解至個人。

而華潤微電子的平衡記分卡只做到部門和部門負責人,不再細分到每個員工,這主要是因為華潤有強調團隊的企業文化傳統。通過年度的戰略回顧和績效考核,根據年度的企業內外環境變化,以及企業核心能力的變化,來動態更新戰略規劃,並更新戰略圖,進行下一年度的戰略執行管理。

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

工作倦怠,該休假還是辭職?

轉載《工作倦怠,該休假還是辭職?》
我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了,最近一直感到疲倦,工作提不起勁,每天出門上班都覺得是一種負擔,總是想:“天啊,這八個小時要怎麼過?”就這樣熬過一天又一天。
我的身體健康沒什麼問題,工作也能勝任,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失去了工作的動力、熱情,只想做完就好,不太去想能不能做得更好。我不知道休假一段時間會不會比較好(但是又擔心如果休得比較久,恐怕飯碗不保),或者乾脆換個工作,給自己更大的改變?

專家解答:方光瑋【104人力銀行行銷處公關經理】
工作倦怠其實很正常,人人都會有,我覺得它不完全是負面的,換個角度來看,這是一個檢視和思索生涯規劃的好機會,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倦怠,然後尋求解決方法。

一、工作倦怠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幾種:
(一) 工作負荷量太大:工時長、難度高,無法勝任。
(二) 對工作產生疏離感:覺得自己只是組織中的小角色,無法掌握和主導工作,工作努不努力都沒有意義。
(三) 工作回饋少:例如待遇不如預期、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、收支無法平衡,都可能對工作產生不滿,導致倦怠。
(四) 職場支持薄弱:例如與主管或同事不和、公司制度不利員工、硬體設備不更新,導致工作不順等等。
(五) 職場的公平性:例如加薪陞遷要靠裙帶關係或拍馬屁,苦幹實幹的人得不到肯定,就會產生倦怠感。
(六) 對工作的價值觀產生衝突:個人不認同工作內容、主管想法或企業文化。

二、 倦怠從哪裡來
當你清楚自己的工作倦怠從何而來,才能找出對策,而辭職通常不是唯一或最好的選擇。
(一) 如果是因工作負荷量太大,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讓自己過得好一點:
1、說不:告訴主管你難以負荷這麼多工作,婉拒無止境的工作指派。
2、敢要:要求相對應的薪資回報。
3、如果是因為常幫同事的忙、分攤別人的工作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,建議你適度婉拒這些額外的工作,避免當“濫好人”。
(二) 如果是因對工作產生疏離感,覺得自己可有可無,我建議調整觀念。在現代職場,多數公司都希望任用能跟團隊合作的人,而非單打獨鬥的超人,或個人色彩過於鮮明的明星;每個人各自貢獻所長,一起成就公司交辦的任務。而且,從另一個角度想,即使扮演“螺絲釘”這樣的角色,也可以發揮“達人”精神,認真把簡單、細微的事做到好,這不也是一種成功?
(三) 如果是因工作回饋少,待遇不佳讓你工作無力,建議你跟老闆談談((老闆不一定不願幫你加薪,他很有可能是忘了);有內部轉職的機會,也可以考慮。如果時間、能力允許,現在也有不少上班族兼兩份工作,增加收入。
(四) 如果是因職場支持薄弱,與主管或同事不和導致工作不順,我比較不贊成因為「人」的因素而衝動辭職,因為到哪裡都有你不喜歡的人。
(五) 如果是因職場的公平性,加薪陞遷都沒你的份而產生倦怠感:
1、我想每個人都希望有貴人相助,但我認為,貴人不只是對我們好的人,還有那些讓我們變得更好的人,能這樣想,人生就處處是貴人了。
2、當然不是說遇到任何不理想的老闆都不能換工作。例如有些老闆能力不見得好,公司營運一直有問題,或者很難相處,當然不需勉強自己為他效力。
3、制度往往不是員工可以改變的,主管待人公不公平也很難有絕對的標準。我覺得不妨先接受現狀,從裡面找出路,甚至優勢,用工作績效展現自己的價值。
4、如果一段時間後,自己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肯定,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」不妨把現在的工作當成階段性的跳板,尋找下一個更能發揮的工作機會。
(六) 如果是因對工作的價值觀而產生衝突,有些公司違法背信,應該趕快離開。美國安隆公司2000年爆發弊案,這家公司為求短期績效,不惜要求會計人員做假帳。像這樣涉及操守的價值觀衝突,員工不需要考慮太多,離職是最明智的選擇。

三、 休假能都不能解決倦怠
休假本來就是例行保養,即使沒有狀況,也值得、應得。工作倦怠往往是負面能量長期累積的結果,所以,定期休假某種程度上有防患未然的效果。更何況,對自己好一點,真的不需要太多理由。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只是一時倦怠、休假回來就沒事,那就休個假試試看。如果回來後又出現工作無動力的問題,那麼就不是倦怠,而是工作狀況出了問題。休長假(或留職停薪)就需要從長計議。建議先想想下面幾個問題:
(一) 如果你的工作可以休長假,那麼這個職務是不是可以不存在?
(二) 休長假對未來工作表現有幫助嗎?
(三) 休長假對工作會有哪些影響?怎麼解決?誰來分擔你的工作?
(四) 如何不讓老闆對自己產生負面觀感,例如抗壓性不夠、缺乏責任感,影響以後的發展?
(五) 何時休假衝擊最小?例如選擇淡季休假。
(六) 你有足夠的條件休長假嗎?例如經濟條件、家庭支持等。
(七) 如果你有明確的答案,並且能說服自己,才有可能說服老闆放心讓你休長假。

四、 找方法
為工作動力灌飽氣,讓工作動力源源不絕,我有幾個建議:
(一) 找到對工作的信念與熱情:電影《末代武士》中,男主角原本是個執行命令的打手,日子過得渾渾噩噩,然而當他找到軍人應有的信念“武士道”時,終於成為無畏的武士;上班族也要找到那股支持你的信念與力量。
(二) 從事讓自己快樂的工作: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點,他們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。因此找工作時,最重要的是思考這份工作能否讓自己在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滿足,而不是由工作帶來的名利等附屬價值。因為如果所求的是附屬價值,那麼人就成了工作的奴隸,一旦無法得到預期回報,就會覺得痛苦;相反的,如果做喜歡的工作,就算得不到名利,但在工作過程中已得到了滿足。
(三) 要熱情也要紀律:讓有規律與效率成為一種工作習慣,這樣就算遇到一時的情緒低潮,也不會影響工作績效太大,造成負面循環。我做事一直習慣提早準備,以前唸書時,我從學期初就開始準備期末報告,期末就可以全力準備考試,不用同時擔心報告的事。
(四) 我的原則是:可以預期到的問題先解決(突發事件畢竟比較少),分散壓力、享受領先的快感,不被時間追著跑。
(五) 親近益友:多接近正面思考的人,吸收正面能量,有助減少倦怠感。喜歡抱怨、凡事看負面的人,影響你的情緒變灰暗,降低了成就動機與工作能量,應謝絕往來。
(六) 善待自己:不要吝於對自己好一點,好好安排休閒生活、偶爾搭計程車、享受美食、買個禮物送自己等,幫助自己恢復能量。
家庭和職場中似乎隱含高深學問,人在江湖,不用心是不行的,偶而遇上好文章,忍不住想要分享有緣人。(Susan Lin)